心肌梗塞:飲食與運動是關鍵,預防「沉默的心臟殺手」!
心肌梗塞的發生往往是因為脂肪堆積在血管內壁,導致供應心肌的血管阻塞。國民健康署提醒,缺乏規律運動、不健康飲食導致的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、過重或肥胖、吸菸、過量飲酒等都是主要危險因子。此外,女性在更年期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,極端氣候也是誘發因子。
你吃進去的,決定了你的健康!
預防心血管疾病,首重注意「三高」,而高油脂、高膽固醇、高熱量、高鈉鹽、高糖等不良飲食習慣正是造成三高的元兇。攝取過多飽和脂肪(如肥肉、帶皮的肉品)容易導致壞膽固醇(低密度膽固醇)過高,攝取精緻糖類也會增加血管性疾病的風險。
《美國醫學會期刊》研究指出,攝取過多添加糖不僅容易老,還會促使脂肪堆積、導致身體發炎,進而提高血管疾病的罹患機率。高鹽飲食也會增加血管疾病的風險,例如一包100公克的泡麵鈉含量就可能高達2252毫克(每日建議鈉含量為2400毫克)。
留意餐桌上的隱藏風險
- 標榜低脂的食品: 如餅乾、麵包、穀片、花生醬、沙拉醬等,往往比「全脂」產品平均多了15-20%的糖。
- 傳統美食: 如滷肉飯、大腸麵線、肉羹、花枝羹、鍋貼、鹽酥雞等,美味背後隱藏著高糖、高澱粉和高油脂。
- 加工製品: 如香腸、培根、肉鬆、肉乾等,兼具「高糖」與「高鈉」的特性。
從飲食與運動開始,疼惜你的心
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有年輕化的趨勢,要對抗心肌梗塞,就必須從飲食、運動和控制危險因子三方面著手:
- 健康飲食,血管不阻塞: 地中海飲食是預防心臟疾病的首選,強調多攝取有顏色的蔬果、堅果、魚類,少吃紅肉,並採用橄欖油及攝取不飽和脂肪酸,有助於調整好壞膽固醇的比例。
- 多攝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物: 例如含有大豆異黃酮的豆製品(豆漿、豆腐、豆干、味噌等),以及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燕麥片、綠色蔬菜、芭樂、番茄、柳橙等高纖水果。
- 動起來,血管會更好: 國民健康署建議,每週進行五次、每次3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,包括走路、使用大眾運輸、做健康操、跳韻律舞、慢跑、騎自行車等。不論任何年齡或族群,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。即使是家庭主婦,也可以將運動融入家事或陪伴孩子玩樂的過程中。
"心血管、中風, 運動健身, 健康飲食"
"預防心肌梗塞: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