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茶葉,不同泡法:掌握溫度與時間,泡出好茶的訣竅
綠茶、白茶、紅茶、烏龍茶,不同茶葉有著不同的特性,泡茶的學問可不小。掌握好溫度與時間,才能泡出最美味、最健康的茶湯。
綠茶:低溫慢泡,冷泡更佳
綠茶通常以嫩葉及嫩芽製成,對高溫較為敏感。高溫容易使茶多酚等澀味來源釋出,導致茶湯苦澀。因此,建議以低溫沖泡。
更有研究指出,冷泡綠茶效果更佳!2016年《食物科學期刊》研究發現,以28℃冷水浸泡2小時,綠茶茶湯中的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物質含量,甚至比熱水沖泡來得更高。
白茶:時間是關鍵,不宜過高溫
同樣在2016年《食物科學期刊》的研究中,白茶對溫度的敏感度較低,但浸泡時間影響較大。以100℃熱水浸泡2小時,有助於酚類化合物及黃酮類物質的釋放。
但由於白茶通常由嫩葉製成,僅經過微發酵,兒茶素含量稍低於綠茶。為了兼顧口感,泡茶溫度及時間不宜過高、過久,以免茶湯苦澀。
紅茶:熱水浸泡,釋放抗氧化力
相較於綠茶和烏龍茶,紅茶採摘的茶葉成熟度介於兩者之間,且為全發酵茶,苦澀物質含量較低,不易受高溫影響。
2016年《食物科學期刊》的研究指出,紅茶以熱水浸泡5分鐘,茶湯中的抗氧化力能達到最佳效益,甚至比綠茶還高。
烏龍茶:高溫沖泡,舒展茶葉
烏龍茶的茶葉多半較綠茶成熟,對溫度耐受性較高。加上烏龍茶多為開面葉,茶多酚等可溶性物質不若綠茶豐富。此外,台灣烏龍茶多為結球形葉片,需要高溫和較長的時間,幫助葉面舒展,以利內含成分釋放。
烏龍茶還有功夫泡法:
- 第一泡:等待45秒~1分鐘即可飲用。
- 第二泡:茶葉已舒展,時間可略少。
- 第三泡之後:前兩泡已釋出大部分可溶性物質,時間可略增加10秒左右,以利更多成分釋放。
結球型茶葉所需時間比條索型略長。
"健康飲食,生活保健"
"不同茶葉,不同泡法:掌握溫度與時間,泡出好茶的訣竅"